太和县中医院举办2025年首期中医基本技能培训班
发布日期:2025-03-25 来源: 浏览次数:42
3月24日上午,太和县中医院在党员活动中心举行2025年第一期中医基本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院党委书记李建英,院长班文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副院长付耀武主持开班仪式,来自吉林、山东及安徽省内多家医疗机构的近30名学员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上,李建英指出:在全国市县级中医系统,开展中医基本技能培训,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提升市县中医基本技能的战略部署。他强调,中医适宜技术作为传承千年的医疗智慧,具有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尤其在深化医改背景下,其推广使用对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他希望学员们要勤于思考,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同时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推动临床转化。将所学融入临床,在诊疗中探索创新,成为“能辨证、会操作、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班文明在致辞中指出:中医适宜技术优势明显,临床疗效确切,特别是在当前医改新的形势下,强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使用和践行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培训班既有理论授课,也有临床实践操作,老师手把手教学。班文明要求授课老师要认真授课,认真遴选并充分准备培训课题,确保培训内容易学实用。班文明希望学员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端正思想,静下心来学习,带着问题学,结合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开班仪式后,班文明以《做实“七大工程”,助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阐述了医院在精细化管理、医疗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功做法。
接着,在参访培训中心主任张海云的引导下,学员们实地探访了医院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非药物疗法一区、二区等核心科室。古色古香的诊室、泌人心脾的药香以及正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康复患者,构成一幅幅生动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图画。“这里不仅展示了中医外治技术的独特疗效,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在现代临床中的创新应用。”学员王医生感慨道。
本次培训班为期三天,创新采用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思维深度融合。课程由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中医专长医师张敏,非药物治疗二区主任刘雪洁等资深专家手把手传授火龙罐、五行能量罐、刮痧、耳穴埋豆等特色疗法,并设置病例研讨、专家答疑等环节,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确保培训成果可量化、能落地。
随着首期培训班的启航,太和县中医院将积极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中医适宜技术从“经验传承”向“规范创新”跨越,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贡献太中医人智慧。
文:王绍勇
3月24日上午,太和县中医院在党员活动中心举行2025年第一期中医基本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院党委书记李建英,院长班文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副院长付耀武主持开班仪式,来自吉林、山东及安徽省内多家医疗机构的近30名学员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上,李建英指出:在全国市县级中医系统,开展中医基本技能培训,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提升市县中医基本技能的战略部署。他强调,中医适宜技术作为传承千年的医疗智慧,具有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尤其在深化医改背景下,其推广使用对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他希望学员们要勤于思考,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同时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推动临床转化。将所学融入临床,在诊疗中探索创新,成为“能辨证、会操作、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班文明在致辞中指出:中医适宜技术优势明显,临床疗效确切,特别是在当前医改新的形势下,强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使用和践行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培训班既有理论授课,也有临床实践操作,老师手把手教学。班文明要求授课老师要认真授课,认真遴选并充分准备培训课题,确保培训内容易学实用。班文明希望学员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端正思想,静下心来学习,带着问题学,结合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开班仪式后,班文明以《做实“七大工程”,助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阐述了医院在精细化管理、医疗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功做法。
接着,在参访培训中心主任张海云的引导下,学员们实地探访了医院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非药物疗法一区、二区等核心科室。古色古香的诊室、泌人心脾的药香以及正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康复患者,构成一幅幅生动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图画。“这里不仅展示了中医外治技术的独特疗效,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在现代临床中的创新应用。”学员王医生感慨道。
本次培训班为期三天,创新采用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思维深度融合。课程由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中医专长医师张敏,非药物治疗二区主任刘雪洁等资深专家手把手传授火龙罐、五行能量罐、刮痧、耳穴埋豆等特色疗法,并设置病例研讨、专家答疑等环节,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确保培训成果可量化、能落地。
随着首期培训班的启航,太和县中医院将积极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中医适宜技术从“经验传承”向“规范创新”跨越,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贡献太中医人智慧。
文:王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