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福音——糖尿病一体化诊疗中心
发布日期:2024-07-31 来源: 浏览次数:1420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为了帮助患者更及时精准地捕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蛛丝马迹”,太和县中医院内分泌科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专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围绕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整合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测设备,打造一站式检查和治疗的糖尿病一体化诊疗中心。
一、 眼底照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免散瞳眼底照相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的诊断方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眼底照相是利用光学成像技术获取眼底图像的一种方法,通过眼底照相机,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等眼底结构,在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照相中,重点关注的是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如微血管瘤、出血点、渗出物等,这些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表现。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眼底照相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眼底照相还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的评价,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眼底图像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病变的进展并降低失明的风险。
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四肢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能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对早期诊断DPN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利用肌电诱发仪等设备,通过微弱的电信号刺激特定神经部位,记录神经冲动传导至肌肉的时间,从而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该方法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测定。在测定过程中,医生会选择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等关键神经进行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周围神经状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关于神经传导功能的量化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是否受到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和部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MCV和SCV普遍较正常人群低,且病程越长,MCV和SCV降低越明显。
三、四肢血流多普勒检查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久治不愈甚至需要截肢(趾)。四肢多普勒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为糖尿病足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此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可靠等优点。它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四肢血管病变的早期筛查、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通过定期检测四肢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医生可及时发现血管病变的蛛丝马迹,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同时,多普勒超声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感觉阈值测量
震动感觉阈值(VPT)是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患者对震动刺激的感知能力,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的病变,有助于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震动感觉阈值是指当震动刺激患者时,患者能够明显感知到的最小震动刺激强度,这一指标反映了患者周围神经末梢对震动刺激的敏感性,是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的重要参数。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足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其下肢周围神经的病变情况,为预防糖尿病足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通过定期检测其震动感觉阈值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五、尿结合珠蛋白检测
糖尿病性肾病是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病变可累及全肾,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我国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脏疾病患病率为20%-40%。是造成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尿结合珠蛋白是早期肾功能衰退的最佳预测因子。尿结合珠蛋白与肌酐比值有助于在出现大量白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之前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疾病风险,对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获益。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科室简介
太和县中医院内分泌科作为我院中医特色科室之一,人才梯队合理,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并于2023年荣获阜阳市市管市建重点专科。自成立以来,在我院领导和周边群众支持下,现设病床50张,年门诊量20000人次以上,年住院病人2300人次左右,拥有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四肢血流多普勒检查、眼底照相、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感觉阈值测量、尿结合珠蛋白检测等先进的诊治设备,开展胰岛功能测定、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等现代医学先进诊疗手段,针对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等疑难病种开展耳穴埋豆、中药眼部熏药治疗、穴位贴敷治疗、中药足部熏洗治疗、中药灌肠、热奄包、艾灸、中药封包治疗等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治疗的有效手段,临床疗效确切,得到就诊患者的纷纷好评。主要诊治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
文:内分泌科 陈秀芝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为了帮助患者更及时精准地捕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蛛丝马迹”,太和县中医院内分泌科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专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围绕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整合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测设备,打造一站式检查和治疗的糖尿病一体化诊疗中心。
一、 眼底照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免散瞳眼底照相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的诊断方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眼底照相是利用光学成像技术获取眼底图像的一种方法,通过眼底照相机,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等眼底结构,在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照相中,重点关注的是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如微血管瘤、出血点、渗出物等,这些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表现。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眼底照相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眼底照相还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的评价,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眼底图像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病变的进展并降低失明的风险。
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四肢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能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对早期诊断DPN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利用肌电诱发仪等设备,通过微弱的电信号刺激特定神经部位,记录神经冲动传导至肌肉的时间,从而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该方法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测定。在测定过程中,医生会选择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等关键神经进行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周围神经状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关于神经传导功能的量化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是否受到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和部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MCV和SCV普遍较正常人群低,且病程越长,MCV和SCV降低越明显。
三、四肢血流多普勒检查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久治不愈甚至需要截肢(趾)。四肢多普勒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为糖尿病足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此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可靠等优点。它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四肢血管病变的早期筛查、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通过定期检测四肢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医生可及时发现血管病变的蛛丝马迹,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同时,多普勒超声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感觉阈值测量
震动感觉阈值(VPT)是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患者对震动刺激的感知能力,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的病变,有助于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震动感觉阈值是指当震动刺激患者时,患者能够明显感知到的最小震动刺激强度,这一指标反映了患者周围神经末梢对震动刺激的敏感性,是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的重要参数。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足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其下肢周围神经的病变情况,为预防糖尿病足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通过定期检测其震动感觉阈值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五、尿结合珠蛋白检测
糖尿病性肾病是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病变可累及全肾,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我国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脏疾病患病率为20%-40%。是造成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尿结合珠蛋白是早期肾功能衰退的最佳预测因子。尿结合珠蛋白与肌酐比值有助于在出现大量白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之前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疾病风险,对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获益。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科室简介
太和县中医院内分泌科作为我院中医特色科室之一,人才梯队合理,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并于2023年荣获阜阳市市管市建重点专科。自成立以来,在我院领导和周边群众支持下,现设病床50张,年门诊量20000人次以上,年住院病人2300人次左右,拥有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四肢血流多普勒检查、眼底照相、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感觉阈值测量、尿结合珠蛋白检测等先进的诊治设备,开展胰岛功能测定、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等现代医学先进诊疗手段,针对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等疑难病种开展耳穴埋豆、中药眼部熏药治疗、穴位贴敷治疗、中药足部熏洗治疗、中药灌肠、热奄包、艾灸、中药封包治疗等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治疗的有效手段,临床疗效确切,得到就诊患者的纷纷好评。主要诊治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
文:内分泌科 陈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