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向脑血管“禁区”发起的挑战--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成功完成一例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手术
发布日期:2023-12-22 来源: 浏览次数:1364
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被列为神经介入领域高难度复杂手术之一,其原因是基底动脉负责供应人体“生命中枢”的血供,即脑干、小脑和部分大脑半球等区域,因此也被称为“生命动脉”。除了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之外,基底动脉管径长、分支多,支架植入后一旦出现栓子脱落、支架内血栓形成、再通失败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正因如此,基底动脉手术通常让神经介入医生望而却步、不敢冒险,被视为脑血管支架植入的“禁地”。时间倒回到半月前的某个下午,齐女士(化名)突然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同时还出现了右侧手脚不灵活的症状,齐女士的手脚不灵活症状短时间内缓解了,但仍留有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家属随即陪同入我院门诊,脑病三科主任徐兵副主任医师热情的接待了齐女士,并初步判断齐女士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颅脑后循环出现了问题,并安排了急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需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头颅MRA:基底动脉及左侧大脑后动脉节段性、局限性重度狭窄。徐兵主任高度重视,组织科室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在实施双抗、强化稳斑等治疗的同时,及时为齐女士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可见基底动脉长阶段性重度狭窄,犹如“一线天”
脑血管造影及3D成像:左侧椎动脉严重迂曲、基底动脉节段性重度狭窄。徐兵主任及手术组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血管情况,考虑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为患者TIA发作的根源,狭窄处随时可能形成血栓引发血管急性闭塞。一旦闭塞,患者将可能出现深昏迷、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即使侥幸保住性命,大概率也会成为植物状态或遗留其他严重残障。目前治疗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最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对于手术操作技术的要求极高,一般医生多不愿在此处冒险。而患者的长阶段性狭窄,此处脑干供血分支较多(图5,解剖示意图),穿支闭塞概率加大,无形中也为手术增加了新的难度。徐主任带领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充分做好手术预案后,决定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备支架置入术。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过程曲折,充满挑战,由于基底动脉穿支多,稍有闪失将会导致患者严重的手术相关脑卒中,甚至术中患者突发死亡无法下手术台,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在导管室、麻醉科及相关科室的协助下最终顺利地于实施了进行了基底动脉狭窄处球囊扩张,并最终成功置入一枚支架,解除了基底动脉狭窄,打开了患者的“生命通道”。
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未再出现头晕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对徐兵主任团队赞誉有加,并赠送给脑病三科一面带有温度的锦旗。这一面锦旗不仅是对脑病三科医护人员的肯定,更是对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认可。医生的专业精神和患者的信任是共同创造良好医疗环境的关键。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简介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创建于2017年,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13人,其中硕士学位2人,在职研究生学历3人,病区开放床位30张。科室主治范围:主要进行中风病(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和二级预防,同时在治疗眩晕、头痛、面瘫、痴呆、失眠、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系统感染、三叉神经痛、运动障碍性疾病、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本科开展时间窗内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急诊取栓等治疗,同时开展经桡动脉/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DSA),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椎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及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栓塞术。特色疗法:我科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开展了“针刺疗法”“艾灸疗法”“中药封包”“穴位贴敷”“耳穴埋豆”“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经颅磁刺激”等特色疗法。科室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本科室服务宗旨: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科主任徐兵 副主任医师 在太和县中医院脑病科工作20余年,分别于2014年在安徽省中医学院脑病中心进行学习、2020年、202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脑血管介入技术,擅长治疗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疾病擅长治疗。
病区:内科楼十楼
门诊:门诊楼二楼
科主任:徐兵 副主任医师 13866231581
医生办公室电话:0558-8583585
护 士 站 电 话:0558-8583589
文:汪峰
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被列为神经介入领域高难度复杂手术之一,其原因是基底动脉负责供应人体“生命中枢”的血供,即脑干、小脑和部分大脑半球等区域,因此也被称为“生命动脉”。除了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之外,基底动脉管径长、分支多,支架植入后一旦出现栓子脱落、支架内血栓形成、再通失败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正因如此,基底动脉手术通常让神经介入医生望而却步、不敢冒险,被视为脑血管支架植入的“禁地”。时间倒回到半月前的某个下午,齐女士(化名)突然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同时还出现了右侧手脚不灵活的症状,齐女士的手脚不灵活症状短时间内缓解了,但仍留有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家属随即陪同入我院门诊,脑病三科主任徐兵副主任医师热情的接待了齐女士,并初步判断齐女士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颅脑后循环出现了问题,并安排了急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需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头颅MRA:基底动脉及左侧大脑后动脉节段性、局限性重度狭窄。徐兵主任高度重视,组织科室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在实施双抗、强化稳斑等治疗的同时,及时为齐女士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可见基底动脉长阶段性重度狭窄,犹如“一线天”
脑血管造影及3D成像:左侧椎动脉严重迂曲、基底动脉节段性重度狭窄。徐兵主任及手术组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血管情况,考虑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为患者TIA发作的根源,狭窄处随时可能形成血栓引发血管急性闭塞。一旦闭塞,患者将可能出现深昏迷、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即使侥幸保住性命,大概率也会成为植物状态或遗留其他严重残障。目前治疗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最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对于手术操作技术的要求极高,一般医生多不愿在此处冒险。而患者的长阶段性狭窄,此处脑干供血分支较多(图5,解剖示意图),穿支闭塞概率加大,无形中也为手术增加了新的难度。徐主任带领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充分做好手术预案后,决定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备支架置入术。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过程曲折,充满挑战,由于基底动脉穿支多,稍有闪失将会导致患者严重的手术相关脑卒中,甚至术中患者突发死亡无法下手术台,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在导管室、麻醉科及相关科室的协助下最终顺利地于实施了进行了基底动脉狭窄处球囊扩张,并最终成功置入一枚支架,解除了基底动脉狭窄,打开了患者的“生命通道”。
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未再出现头晕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对徐兵主任团队赞誉有加,并赠送给脑病三科一面带有温度的锦旗。这一面锦旗不仅是对脑病三科医护人员的肯定,更是对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认可。医生的专业精神和患者的信任是共同创造良好医疗环境的关键。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简介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创建于2017年,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13人,其中硕士学位2人,在职研究生学历3人,病区开放床位30张。科室主治范围:主要进行中风病(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和二级预防,同时在治疗眩晕、头痛、面瘫、痴呆、失眠、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系统感染、三叉神经痛、运动障碍性疾病、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本科开展时间窗内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急诊取栓等治疗,同时开展经桡动脉/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DSA),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椎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及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栓塞术。特色疗法:我科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开展了“针刺疗法”“艾灸疗法”“中药封包”“穴位贴敷”“耳穴埋豆”“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经颅磁刺激”等特色疗法。科室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本科室服务宗旨: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科主任徐兵 副主任医师 在太和县中医院脑病科工作20余年,分别于2014年在安徽省中医学院脑病中心进行学习、2020年、202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脑血管介入技术,擅长治疗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疾病擅长治疗。
病区:内科楼十楼
门诊:门诊楼二楼
科主任:徐兵 副主任医师 13866231581
医生办公室电话:0558-8583585
护 士 站 电 话:0558-8583589
文: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