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和县中医院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暑期“余额”不足,如何调整心态,元气满满迎接开学?

发布日期:2022-08-29  来源:  浏览次数:3764

开学在即,孩子们即将面临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些孩子在心态调整方面可能会有些许问题。那么,如何调整心态,让孩子元气满满地迎接开学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位家长的困惑。 /

近日,一名高二学生家长前来咨询:暑假期间,女儿的生活和学习都很好,还去老家待了一段时间,可以说很好地放松了一下。但随着开学的临近,孩子逐渐焦虑起来,一到晚上就失眠。睡前,常会无奈地说不想开学。有一天她一晚没睡,看起来很烦躁,还不停地流着泪说:“妈妈,我想睡觉……”

这位妈妈忧心忡忡地问:“医生,你说这是什么问题?要紧吗?我女儿还能正常上学吗?”

1家长别担心 这种情绪反应不是病假期余额不足,面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期,确实有不少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状态,大多表现为: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总会念叨着不想去学校,不想开学;情绪上表现得烦躁,易激怒;做什么事似乎都无法专注,有些甚至会更加“疯狂”地玩游戏;出现睡眠变浅,易醒或者睡不踏实等。

这种状态通常会随着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适应而慢慢消失,是一类由明确外部事件引发的情绪反应,所以不属于心理疾病。但对于反应强度过大的孩子,如生活状态明显改变、长时间睡不好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半个月),家长就不能忽视了。此外,对于既往就存在类似状况,甚至曾经患有焦虑或抑郁症的孩子,要及时就医。

2孩子的情绪问题,学会接纳和理解家长该怎么面对这类状况呢?根据我在临床中遇到的各种事例,在这里给家长提供一些与孩子沟通的经验。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出现开学焦虑的情况是正常的。作为父母,要允许孩子在自己面前碎碎念一下,也就是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做到“同理式倾听”,克制自己说教孩子的冲动,让孩子说,然后对孩子表示理解。当然这个理解是感同身受的理解,而非讲些不痛不痒的客套话。

要知道,一个人能把烦恼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焦虑的释放。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避免落入两个陷阱。

第一个是“信以为真”。孩子宣泄的时候,常常会说一些不太靠谱的话,但父母若信以为真,揪着孩子的话不放,“你怎么可以这么想(这么说),这是不对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更加加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第二个是“秋后算账”。一听到孩子抱怨作业,抱怨老师,就立即开始批评教育。比如,“一放假就该先把作业做完,现在就不会这么抓狂了。”这样说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有种落井下石的感受,以至于孩子以后可能会避免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将沟通的渠道关闭。

因此,父母在倾听的时候,要表现出接纳和理解。比如,家长可以说:“是啊,和假期比,开学又要辛苦了,想想是不怎么开心的。”也可以顺着孩子的话,探询孩子需要怎样的支持。比如,家长可以问:“那么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些什么来帮你吗?”这样的交流,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然,与孩子的沟通没有既定的程序,也不会因为说了一句正确的话,就会立即改变孩子的状态。因此,与孩子交流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避免自己的情绪被过度扰动。有时,面对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家长比孩子还焦虑,这样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有了更多抱怨。

3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规律的作息对孩子适应新学期通常很有帮助,所以,适时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习惯,开始进行相对规律的睡觉、起床、运动、学习等,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变化,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假期里,孩子容易长时间接触手机或游戏,家长对孩子娱乐时间的管理方面要避免采用“休克”方法,一刀切地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而是采用“阶梯式”地递减方式逐步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这里还要提醒家长的是:要有接受孩子行为和情绪“反复”的思想准备。即便作为家长的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孩子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来来回回,反复协商,积极妥协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让家长觉得心烦,然而仔细想一想,这何尝不是一个我们与孩子共同面对挑战,增加亲密感情的过程呢。

当然,对于由于新学期到来,诱发了心理疾病的孩子,特别是既往心理就容易出现意外状况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并请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给予评估和指导。

开学在即,孩子们即将面临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些孩子在心态调整方面可能会有些许问题。那么,如何调整心态,让孩子元气满满地迎接开学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位家长的困惑。 /

近日,一名高二学生家长前来咨询:暑假期间,女儿的生活和学习都很好,还去老家待了一段时间,可以说很好地放松了一下。但随着开学的临近,孩子逐渐焦虑起来,一到晚上就失眠。睡前,常会无奈地说不想开学。有一天她一晚没睡,看起来很烦躁,还不停地流着泪说:“妈妈,我想睡觉……”

这位妈妈忧心忡忡地问:“医生,你说这是什么问题?要紧吗?我女儿还能正常上学吗?”

1家长别担心 这种情绪反应不是病假期余额不足,面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期,确实有不少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状态,大多表现为: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总会念叨着不想去学校,不想开学;情绪上表现得烦躁,易激怒;做什么事似乎都无法专注,有些甚至会更加“疯狂”地玩游戏;出现睡眠变浅,易醒或者睡不踏实等。

这种状态通常会随着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适应而慢慢消失,是一类由明确外部事件引发的情绪反应,所以不属于心理疾病。但对于反应强度过大的孩子,如生活状态明显改变、长时间睡不好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半个月),家长就不能忽视了。此外,对于既往就存在类似状况,甚至曾经患有焦虑或抑郁症的孩子,要及时就医。

2孩子的情绪问题,学会接纳和理解家长该怎么面对这类状况呢?根据我在临床中遇到的各种事例,在这里给家长提供一些与孩子沟通的经验。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出现开学焦虑的情况是正常的。作为父母,要允许孩子在自己面前碎碎念一下,也就是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做到“同理式倾听”,克制自己说教孩子的冲动,让孩子说,然后对孩子表示理解。当然这个理解是感同身受的理解,而非讲些不痛不痒的客套话。

要知道,一个人能把烦恼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焦虑的释放。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避免落入两个陷阱。

第一个是“信以为真”。孩子宣泄的时候,常常会说一些不太靠谱的话,但父母若信以为真,揪着孩子的话不放,“你怎么可以这么想(这么说),这是不对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更加加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第二个是“秋后算账”。一听到孩子抱怨作业,抱怨老师,就立即开始批评教育。比如,“一放假就该先把作业做完,现在就不会这么抓狂了。”这样说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有种落井下石的感受,以至于孩子以后可能会避免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将沟通的渠道关闭。

因此,父母在倾听的时候,要表现出接纳和理解。比如,家长可以说:“是啊,和假期比,开学又要辛苦了,想想是不怎么开心的。”也可以顺着孩子的话,探询孩子需要怎样的支持。比如,家长可以问:“那么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些什么来帮你吗?”这样的交流,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然,与孩子的沟通没有既定的程序,也不会因为说了一句正确的话,就会立即改变孩子的状态。因此,与孩子交流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避免自己的情绪被过度扰动。有时,面对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家长比孩子还焦虑,这样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有了更多抱怨。

3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规律的作息对孩子适应新学期通常很有帮助,所以,适时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习惯,开始进行相对规律的睡觉、起床、运动、学习等,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变化,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假期里,孩子容易长时间接触手机或游戏,家长对孩子娱乐时间的管理方面要避免采用“休克”方法,一刀切地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而是采用“阶梯式”地递减方式逐步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这里还要提醒家长的是:要有接受孩子行为和情绪“反复”的思想准备。即便作为家长的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孩子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来来回回,反复协商,积极妥协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让家长觉得心烦,然而仔细想一想,这何尝不是一个我们与孩子共同面对挑战,增加亲密感情的过程呢。

当然,对于由于新学期到来,诱发了心理疾病的孩子,特别是既往心理就容易出现意外状况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并请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给予评估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