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养生小动作,坚持做有益健康
发布日期:2022-06-20 来源: 浏览次数:2743
养生,贵在坚持。适当、长期且规律的养生行为对于健康十分有益。下面推荐几个养生动作,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抽出几分钟稍微动动手脚就可以,快来一起学习。吞咽唾液中医理论中,泪、汗、涎、涕、唾五种分泌物分别由五脏肝、心、脾、肺、肾所化生,简称为“五液”。五液属于津液范畴,唾与涎同为口津,即是唾液。较粘稠者为唾,较稀薄者为涎,唾液为脾肾所化,脾之液为涎而肾之液为唾。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气化生为唾;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运化水谷水液为涎。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所以,中医又称唾液为“金津玉液”。唾为肾之液,经常吞咽唾液,有滋润皮毛、五官及濡养内脏、骨髓及脑髓之效果。现代医学也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可以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使口中唾液充盈,当嘴里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捶背通络捶背是一种早已流传在民间的健身法,轻敲背部也是一种按摩方法。中医认为,捶背可行气活血,舒经通络。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很多穴位。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通过捶打刺激穴位,能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老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捶背不仅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腰肌劳损的发生。对于心神焦虑的老人,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能宁心安神。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捶背,可帮助排出痰液。但要注意的是,捶背手法应力度均匀,轻拍轻叩,着力富有弹性。每次捶背时间10~20分钟,每分钟60~80下,每日1~2次。捶背可刺激背部经络,扶助阳气,提高免疫机能。揉膝搓足长期处于坐位时可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进行温敷,并用手指点按抓揉膝盖。俗话说:“富人靠补药,穷人靠烫脚。”睡前泡个热水脚,是养生妙方。但很多人不知道,搓搓脚心,养生效果更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一直坚持搓足养生,所以虽然年逾花甲,但身体康健,精力旺盛。临睡前可用手搓双脚的涌泉穴,直到足心有热感为止。闭目养神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眼睛常常被认为是心灵的窗口,是人最传神的地方。中医养生对“精、气、神”的保养非常重视。比如《黄帝内经》中记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盈与亏,关系到人的健与衰;“神”的得与失,又关系到人的生与亡,欲养生者当养“神”。因此,古代修身养性的人,经常把闭目养神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 中也载文表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通过闭目养神,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直至入静,便可达到养生安神的功效。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越是繁忙时,越需要闭目养神。只要坐下来,闭上眼睛,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直到呼吸平稳、全身放松为止。闭目养神必须要时时处处坚持“三要”:心情要放松、入静要安心、顺其自然要一心。坚持如此,才能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身体更加健康。大家在工作间隙可闭上双眼,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最好还能摩擦两掌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或者进行适温热敷,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可促进眼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甩手踮脚全身放松,胳膊像挂在肩上,肩带动手臂靠惯性和弹力甩动,同时抬起脚后跟再落下,如此反复颠足,让脚跟有节奏地轻震地面。每天早晚各做15分钟,则气血运行畅达。提起踮脚,或许大家都认为是芭蕾舞者的特有动作。事实上,它还是一种养生运动。踮脚尖在古代就被运用,原称“敦踵法”,在西汉初期的《引书》当中就有“敦踵以利胸”的记载。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别看脚掌的体积小,在其内部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的经络。足部既是三条阴经(肝、脾、肾)之始,又是三条阳经(胃、胆、膀胱)之终,且在足部有60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踮脚有助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踮脚运动主要能够锻炼到小腿后侧的肌肉。当人体站立(膝关节伸直)时,锻炼的是比目鱼肌。“腓肠肌可以增加小腿的爆发力(如蹦跳能力),比目鱼肌则可以增加腿的耐受力(如步行、站立能力)。按摩鼻子以双手四指反复揉搓鼻翼两侧至目下的部位,以拇指分别在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上按揉;然后两手分别揉捏鼻翼、鼻根周围及两鼻孔下缘。作用:揉鼻动作,可以改善鼻腔部的供血,增强鼻黏膜的功能,对于慢性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部过敏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和改善作用。双手握拳双手握拳,凝神养肝气。握拳即握固。岭南医祖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导“握固守一”。中医认为,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相互滋养。所以握固有助于养肝,长期坚持可安魂定神、收摄精气、滋阴降火。同时,握固也是传统气功中的常见拳法。比如易筋经的“青龙探爪势”、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等招式都会采用握固的方法。将双手紧握成拳,全身同时稍稍用力,然后放开,重复进行50~6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组。转动脖子坐在椅上,先抬头,尽量后仰,再把下颏俯至胸前,使颈部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向左右两旁侧倾10~15次,再将腰背贴靠椅背,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既能提神,又有防止颈椎病的作用。张嘴闭嘴将嘴巴轻松地、最大限度地一张一合,带动面部肌肉,进行有节奏的运动。每组张合50次,约1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做一组。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极目远眺尽眼力所及的眺望远方,可选在空旷处,远眺山峰、楼顶、塔尖等景物,最好是在绿色植物较多的环境中登高望远。目视前方,可结合转动眼球,缓解眼睛疲劳,对肝脏亦有益。
养生,贵在坚持。适当、长期且规律的养生行为对于健康十分有益。下面推荐几个养生动作,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抽出几分钟稍微动动手脚就可以,快来一起学习。吞咽唾液中医理论中,泪、汗、涎、涕、唾五种分泌物分别由五脏肝、心、脾、肺、肾所化生,简称为“五液”。五液属于津液范畴,唾与涎同为口津,即是唾液。较粘稠者为唾,较稀薄者为涎,唾液为脾肾所化,脾之液为涎而肾之液为唾。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气化生为唾;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运化水谷水液为涎。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所以,中医又称唾液为“金津玉液”。唾为肾之液,经常吞咽唾液,有滋润皮毛、五官及濡养内脏、骨髓及脑髓之效果。现代医学也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可以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使口中唾液充盈,当嘴里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捶背通络捶背是一种早已流传在民间的健身法,轻敲背部也是一种按摩方法。中医认为,捶背可行气活血,舒经通络。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很多穴位。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通过捶打刺激穴位,能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老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捶背不仅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腰肌劳损的发生。对于心神焦虑的老人,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能宁心安神。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捶背,可帮助排出痰液。但要注意的是,捶背手法应力度均匀,轻拍轻叩,着力富有弹性。每次捶背时间10~20分钟,每分钟60~80下,每日1~2次。捶背可刺激背部经络,扶助阳气,提高免疫机能。揉膝搓足长期处于坐位时可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进行温敷,并用手指点按抓揉膝盖。俗话说:“富人靠补药,穷人靠烫脚。”睡前泡个热水脚,是养生妙方。但很多人不知道,搓搓脚心,养生效果更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一直坚持搓足养生,所以虽然年逾花甲,但身体康健,精力旺盛。临睡前可用手搓双脚的涌泉穴,直到足心有热感为止。闭目养神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眼睛常常被认为是心灵的窗口,是人最传神的地方。中医养生对“精、气、神”的保养非常重视。比如《黄帝内经》中记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盈与亏,关系到人的健与衰;“神”的得与失,又关系到人的生与亡,欲养生者当养“神”。因此,古代修身养性的人,经常把闭目养神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 中也载文表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通过闭目养神,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直至入静,便可达到养生安神的功效。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越是繁忙时,越需要闭目养神。只要坐下来,闭上眼睛,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直到呼吸平稳、全身放松为止。闭目养神必须要时时处处坚持“三要”:心情要放松、入静要安心、顺其自然要一心。坚持如此,才能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身体更加健康。大家在工作间隙可闭上双眼,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最好还能摩擦两掌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或者进行适温热敷,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可促进眼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甩手踮脚全身放松,胳膊像挂在肩上,肩带动手臂靠惯性和弹力甩动,同时抬起脚后跟再落下,如此反复颠足,让脚跟有节奏地轻震地面。每天早晚各做15分钟,则气血运行畅达。提起踮脚,或许大家都认为是芭蕾舞者的特有动作。事实上,它还是一种养生运动。踮脚尖在古代就被运用,原称“敦踵法”,在西汉初期的《引书》当中就有“敦踵以利胸”的记载。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别看脚掌的体积小,在其内部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的经络。足部既是三条阴经(肝、脾、肾)之始,又是三条阳经(胃、胆、膀胱)之终,且在足部有60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踮脚有助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踮脚运动主要能够锻炼到小腿后侧的肌肉。当人体站立(膝关节伸直)时,锻炼的是比目鱼肌。“腓肠肌可以增加小腿的爆发力(如蹦跳能力),比目鱼肌则可以增加腿的耐受力(如步行、站立能力)。按摩鼻子以双手四指反复揉搓鼻翼两侧至目下的部位,以拇指分别在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上按揉;然后两手分别揉捏鼻翼、鼻根周围及两鼻孔下缘。作用:揉鼻动作,可以改善鼻腔部的供血,增强鼻黏膜的功能,对于慢性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部过敏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和改善作用。双手握拳双手握拳,凝神养肝气。握拳即握固。岭南医祖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导“握固守一”。中医认为,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相互滋养。所以握固有助于养肝,长期坚持可安魂定神、收摄精气、滋阴降火。同时,握固也是传统气功中的常见拳法。比如易筋经的“青龙探爪势”、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等招式都会采用握固的方法。将双手紧握成拳,全身同时稍稍用力,然后放开,重复进行50~6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组。转动脖子坐在椅上,先抬头,尽量后仰,再把下颏俯至胸前,使颈部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向左右两旁侧倾10~15次,再将腰背贴靠椅背,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既能提神,又有防止颈椎病的作用。张嘴闭嘴将嘴巴轻松地、最大限度地一张一合,带动面部肌肉,进行有节奏的运动。每组张合50次,约1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做一组。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极目远眺尽眼力所及的眺望远方,可选在空旷处,远眺山峰、楼顶、塔尖等景物,最好是在绿色植物较多的环境中登高望远。目视前方,可结合转动眼球,缓解眼睛疲劳,对肝脏亦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