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用心感受•提升服务——懂你懂我,做一名37度精神科护士
发布日期:2020-11-11 来源: 浏览次数:5763
为了增强科室护士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能力,改善护理服务质量,11月10日下午太和县中医院精神心理科举办了“换位思考•用心感受•提升服务”活动,护士长王富秋主持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设置了5个角色互换体验场景,12名护士参加了体验。护士作为“患者”的角色体验:护患沟通场景、保护性约束、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脑电治疗等护理操作。护士每天都在做这些护理操作,活动中却因为角色的转换产生较大的心理触动。
场景一:保护性约束
何静护士体会:“保护性约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措施之一,在我们护士看来这一措施能够保护患者,防止非计划性拔管、躁动病人防止坠床及磕伤等。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过他们的感受。体验了三十分钟约束,感受到了各种不适:鼻子痒想挠挠不着,好不容易把头抬起来挠到了。躺下又想换姿势,结果一翻身胳膊不能翻,顿时觉得烦躁,只能轻轻转动胳膊调整姿势,没过一会儿胳膊酸麻……”
这次体验活动结束后,在将来的工作中遇到病人要使用约束具时,我想我一定会记得今天的“痛苦”体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怎么能让病人更舒适更有尊严!
场景二:角色扮演
李婧醒护士体会:我体验了一名抑郁症青少年家长的沟通场景。角色转变后,问询的时候我想到了家中的女儿,理解了抑郁症青少年家长的焦急与无助。我也暗自下定决心,今后加强培养科室护士的共情能力,引导大家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提高科室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力。
场景三:心电监护
王子富护士体会:体验时觉得心电监护时限制了自由,频繁测量血压后手臂胀痛,撕除电极片时疼痛感要比想象中强很多。
在以后的工作中,为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时,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来适时调节测量的频率,让手臂有个放松的过程。为患者撕除电极片时,要顺着毛发的生长方向去除,这样会减少疼痛感。
场景四:氧气吸入
唐丽丽护士体会:当同事拿来氧气装置连接好鼻氧管,动作麻利地将氧气管塞到我的两个鼻孔里时,瞬间一股浓浓的塑胶味随着氧气涌入我的鼻腔,那感觉一点也不好受。鼻腔粘膜被鼻氧管前端戳得好疼,耳朵因为松紧度没有调节到位刮得不舒服,耳边不停地响起的湿化瓶"咕噜咕噜"的气泡声,心里也莫名地开始无法平静。渐渐地,新鲜的氧气不停地进入呼吸道,刺鼻的塑料味不那么重了,我才感觉好多了。于是我想到,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改善这种不舒适的状况呢?如准备吸氧前可以将鼻氧管前端放入温开水中浸泡几分钟以减少刺鼻的塑料味。对鼻腔狭小的患者,可以将鼻氧管前端剪短,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
场景五:rTMS经颅磁治疗
岳慧琳护士体会:我体验的是rTMS经颅磁治疗,不知道强度有多大,会不会震的头晕,会不会有疼痛感,会不会…我带着担心和疑惑躺下,当同事开始为我治疗,因为振幅太大真的会不舒服,同事立即为我调节振幅和频率。所以,做治疗前要先告知,再做好患者舒适度的调节,而不是硬生生的为治疗而治疗。
体验过后,每一位“患者”都现场写下了各自的感受与体会,纷纷表示,经过这次角色体验更加理解患者的痛苦、焦虑、恐惧与无助,也让大家认识到在工作中忽略的“关注”和“爱”!
我科安装天花板音响,每天下午播放轻音乐以舒缓心情。患者及家属纷纷称赞!
天气渐冷,为陪护椅“穿上衣服”,患者坐着就不会觉得凉了。
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作为护士的我们,可能手脚从未停歇,也不乏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却可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
正如张爱玲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将心比心,更主动细致地关注患者的感受与需求,做一名37度精神科护士!(王富秋)
为了增强科室护士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能力,改善护理服务质量,11月10日下午太和县中医院精神心理科举办了“换位思考•用心感受•提升服务”活动,护士长王富秋主持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设置了5个角色互换体验场景,12名护士参加了体验。护士作为“患者”的角色体验:护患沟通场景、保护性约束、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脑电治疗等护理操作。护士每天都在做这些护理操作,活动中却因为角色的转换产生较大的心理触动。
场景一:保护性约束
何静护士体会:“保护性约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措施之一,在我们护士看来这一措施能够保护患者,防止非计划性拔管、躁动病人防止坠床及磕伤等。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过他们的感受。体验了三十分钟约束,感受到了各种不适:鼻子痒想挠挠不着,好不容易把头抬起来挠到了。躺下又想换姿势,结果一翻身胳膊不能翻,顿时觉得烦躁,只能轻轻转动胳膊调整姿势,没过一会儿胳膊酸麻……”
这次体验活动结束后,在将来的工作中遇到病人要使用约束具时,我想我一定会记得今天的“痛苦”体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怎么能让病人更舒适更有尊严!
场景二:角色扮演
李婧醒护士体会:我体验了一名抑郁症青少年家长的沟通场景。角色转变后,问询的时候我想到了家中的女儿,理解了抑郁症青少年家长的焦急与无助。我也暗自下定决心,今后加强培养科室护士的共情能力,引导大家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提高科室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力。
场景三:心电监护
王子富护士体会:体验时觉得心电监护时限制了自由,频繁测量血压后手臂胀痛,撕除电极片时疼痛感要比想象中强很多。
在以后的工作中,为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时,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来适时调节测量的频率,让手臂有个放松的过程。为患者撕除电极片时,要顺着毛发的生长方向去除,这样会减少疼痛感。
场景四:氧气吸入
唐丽丽护士体会:当同事拿来氧气装置连接好鼻氧管,动作麻利地将氧气管塞到我的两个鼻孔里时,瞬间一股浓浓的塑胶味随着氧气涌入我的鼻腔,那感觉一点也不好受。鼻腔粘膜被鼻氧管前端戳得好疼,耳朵因为松紧度没有调节到位刮得不舒服,耳边不停地响起的湿化瓶"咕噜咕噜"的气泡声,心里也莫名地开始无法平静。渐渐地,新鲜的氧气不停地进入呼吸道,刺鼻的塑料味不那么重了,我才感觉好多了。于是我想到,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改善这种不舒适的状况呢?如准备吸氧前可以将鼻氧管前端放入温开水中浸泡几分钟以减少刺鼻的塑料味。对鼻腔狭小的患者,可以将鼻氧管前端剪短,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
场景五:rTMS经颅磁治疗
岳慧琳护士体会:我体验的是rTMS经颅磁治疗,不知道强度有多大,会不会震的头晕,会不会有疼痛感,会不会…我带着担心和疑惑躺下,当同事开始为我治疗,因为振幅太大真的会不舒服,同事立即为我调节振幅和频率。所以,做治疗前要先告知,再做好患者舒适度的调节,而不是硬生生的为治疗而治疗。
体验过后,每一位“患者”都现场写下了各自的感受与体会,纷纷表示,经过这次角色体验更加理解患者的痛苦、焦虑、恐惧与无助,也让大家认识到在工作中忽略的“关注”和“爱”!
我科安装天花板音响,每天下午播放轻音乐以舒缓心情。患者及家属纷纷称赞!
天气渐冷,为陪护椅“穿上衣服”,患者坐着就不会觉得凉了。
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作为护士的我们,可能手脚从未停歇,也不乏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却可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
正如张爱玲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将心比心,更主动细致地关注患者的感受与需求,做一名37度精神科护士!(王富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