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欢迎访问太和县中医院官方网站!
  • 全国示范中医院
  • 全国文明单位
  •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急救电话 0558-8629999

脑卒中(中风)防治知识问答

发布日期:2020-04-07 浏览次数:9564

脑卒中(中风)防治知识问答

脑卒中又名 “脑血管意外” ,中医称为“脑中风”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万-700万人,其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并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渧负担。因此,如何預防脑血管疾病、降低其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当前顶刻不容缓的任务,需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主动采取积极的措籠。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三科赵标主治医师带您了解脑卒中防治的相关知识。

目录

1 、什么是中风?

2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中风?

3、 为什么中风要尽早救治?

4、 如何识别中风的早期表现?

5、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6、 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7、脑供血动脉狭窄与中风的关系

8、如何筛查病人是否有脑供血动脉狭窄?

9、为何脑梗死包括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要全面检查?

10、如何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

11、什么样的病人是高危中风再发患者?

12、中风后的血压应该如何控制?

13、中风病人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14、 中风后病人记忆力下降该怎么办?

15、吸烟与中风预防/如何有效戒烟?

16、为什么中风急性期不宜降血压?

17、为什么开通血管的溶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18、为什么发生可疑中风后要紧急拨打120,而不是自服安宫牛黄丸等“自救”

19、什么是微栓子?微栓子与中风有何关系?

20、中风病人的饮食

21、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22、康复训练对中风病人恢复的重要性

23、康复的目的和适应证?

24、中风康复治疗简介

25、为什么中风病人易有抑郁?如何治疗?

1 、什么是中风?

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问题导致的如瘫痪、肢体麻木、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中风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

(1)缺血性中风是指脑供血动脉的堵塞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即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本身长出来的血栓)、脑栓塞(来自心脏、颈部血管的栓子通过血液流过来的血栓堵塞脑动脉)。

(2)出血性中风就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脑出血是脑组织里面的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组织表面血管的破裂出血,血液聚集在脑脊髓外面的蛛网膜下腔。

2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中风?

中风是我国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我国人口第一位死亡原因,其发病人数呈越来越多的趋势。目前发现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吸烟的人容易患中风,特别是老年人。酗酒、肥胖、运动偏少、家族有中风史、摄盐过多、口服避孕药均可增加患中风的机会。通过检查发现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风可能性更大。对于这些与中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曾经有过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下肢缺血病史的患者,发生或再次发生中风的机会非常高,更加要注意预防中风。

3、 为什么中风要尽早救治?

作为脑细胞主要成分的“神经元”一旦死亡,其功能很难再完全恢复。而无论缺血或出血,均可导致神经元死亡或者其发出的神经纤维中断。所以中风常有后遗症,甚至致命。虽然“神经元”一旦死亡,其功能很难再完全恢复,但中风的超早期治疗可有效抢救梗死区周边的神经元,例如在缺血4.5小时内使血管再通,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完全康复,而且越早接受血管再通治疗,效果越好越安全。而超过这个时间打通闭塞的血管可能完全无效,甚至有害。所谓“溶解陈旧血栓”对瘫痪等后遗症基本没有作用。至于出血性中风,因为大多很危重,更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任何耽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无论缺血还是出血,必须争分夺秒的送往医院抢救。

特别强调的是,有时病人起病时可表现轻微,甚至完全恢复。此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它有可能是“大中风”的前兆。如果试图自行观察,一旦加重再送医院可能已经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后悔终生。

4、 如何识别中风的早期表现?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中风前兆容易被病人或家属忽视,即病人表现为一过性(几分钟,一般不超过1~2小时)的肢体乏力、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旋转、视物重影、走路不稳、单眼发黑等,可反复发作,即所谓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其持续时间短,很快可自行恢复,病人常抱侥幸心理,而不及时就诊。事实上,这些表现可能是中风的早期表现。即使这次短暂缺血发作自行恢复,也极可能是一个大中风的先兆,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尽快就诊,及时做好中风的预防。所以当病人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并麻木、讲话不清,应立即拨打120,紧急送往附近可以溶栓的医院。

5、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就是很小血管堵塞导致的梗塞,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人可表现肢体乏力、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单侧手脚不灵活等。这类腔隙性脑梗塞虽然早期表现较轻,恢复较快,但可能很快演变成严重的中风。此外,多发、反复发生最终导致智能下降,甚至痴呆也是其特点之一。所以这类患者与其他脑梗死患者一样,需要紧急处理并做好长期预防中风的措施。

如果病人没有任何中风表现,仅仅是CT或核磁共振发现“腔隙”或“腔隙性梗塞”,这类情况不一定是真正的梗死(例如扩大的血管腔隙也可有类似的表现),如果是梗死,则属于所谓“无症状性脑梗死”。这类患者主要是控制中风危险因素,必要时采取预防中风的干预措施。

6、 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6.1 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的预防首先要针对与中风发生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防止肥胖、戒烟、禁止酗酒、合理饮食习惯(清淡为主)、适量运动等。

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监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所谓监,就是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新出现的病情和已经发现的病人的病情动态观察。而控,就是长期稳妥的将血压、血糖、血脂和心脏疾病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监控任务是长期行为,甚至是终生行为。对所谓正常人也要保证一定时期内的健康检查。

避免断断续续服药的坏习惯。这样易使血压、血糖波动太大,加重对血管的损害,导致中风发生。

避免将血压降得过猛过低,因为这样会使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脑损害。对有中风历史和有脑血管狭窄的病人,其血压的监控应该由脑血管专科医生指导。

避免盲目随从药物广告或其他病人等非专科医师的介绍而换药,或自行调整剂量。

病人应该了解所服用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6.2 缺血性中风的药物预防

1)心源性脑栓塞的抗血栓预防中风

由于心脏病合并房颤或一些心脏病(例如换过心瓣膜的病人)发生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的机会非常高,这些人应经医生全面评估,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或长期口服抗凝药(使血液不易凝固、不易长血栓)。已经发生过中风的这些患者,应长期使用口服抗凝剂。经典口服抗凝剂华法令有一定的出血风险,需要专科医师指导并长期在门诊定期验血以调整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效果较华法令更好,而且不需要抽血检测,出血风险更低,建议经济条件好的病友优先考虑这类新型口服抗凝剂。

2)非心源性脑梗死病人的抗栓预防中风

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左右)可明显减少上述患者中风的发生机会。而氯吡格雷75mg/天较阿司匹林对高危病人效果更好,同时胃肠道副作用更少。对于非心源性脑梗死(包括短暂脑缺血)的病友,应该坚持长期服用上述2种药物中的一个,而不要长期联合使用2中药物。

对于尚未发生上述缺血性疾病,而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合并高龄等中风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天,可以明显降低心肌梗死、脑中风可能,应坚持长期口服。

3)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他汀”预防中风

明确有血脂高或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明显减少冠心病、中风的风险。而对于已经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他汀能明显减少这些病人中风再发的风险,同时减少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风险。其作用不仅仅是降脂,主要是他汀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甚至可部分逆转血管狭窄和斑块。

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仅仅看血脂是否正常。如果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或者合并冠心病等,不仅要使用他汀类药物,而且要使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使其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mmol/L或较基线降低一半以上;对于其他非心源性脑梗死,也应常规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使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6mmol/L。即使服药后血脂降到上述目标值,也要长期坚持,以维持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特别强调】上述病人应在脑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长期随诊,坚持服药。而所谓定期补液“疏通血管”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也不可以用中药来取代上述已经得到公认的药物!

7、脑供血动脉狭窄与中风的关系

脑供血动脉作为人类大脑的生命之源为我们的大脑提供充足的血液,维持人类大脑的运转。当脑供血动脉发生狭窄后,通过该动脉供应给相应部位大脑的血液减少甚至消失,或者狭窄处形成的血栓脱落堵塞后面的血管,从而导致相应脑部的组织坏死,即脑梗死。目前已经证实动脉狭窄的病人发生卒中或再发的机会明显增高,狭窄超过50%以上者更加危险。这类患者预防中风需要更强的药物进行干预,部分患者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或支架术治疗。

8、如何筛查病人是否有脑供血动脉狭窄?

有相当一部分脑血管狭窄患者并无症状,在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而通过TCD检查能直接提供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且具有廉价,无创伤,简单易行的特点,对诊断脑血管狭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综合颈部血管彩色B超和头颅MRA检查的结果,可以大大提高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

9、为何脑梗死包括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要全面检查?

脑梗死的原因众多,每个病人再发的风险也不一致,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应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危险度来决定。所以脑梗死患者,哪怕是很轻微的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均要全面进行血糖、血脂、血压、是否合并心脏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等全面评估。检查措施包括头、颈部核磁共振及血管成像,头部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抽血化验以及发病早期的心电及血氧动态监测等。

10、如何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

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中风的机率远远高于其他患者,因此积极长期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意义重大。同时在长期治疗中,应保持长期监测和随诊复查。

药物治疗上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或者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并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1.8mmol/L以下。有高血压者优先考虑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

对于已经发生过中风的患者,其狭窄程度超过50%,未发生卒中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70%,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尚需要进行动脉支架成型术(即在狭窄动脉内置入支架使狭窄动脉重新扩张的治疗办法)或颈内动脉剥离术(即将血栓从狭窄的颈内动脉剥离,解除颈内动脉狭窄的办法)。虽然这样的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它带来的巨大益处已经被公认,千万不能因噎废食。不少类似患者因为过多担心手术本身风险而忽视了手术带来的巨大获益,导致很快再发中风,最终长期瘫痪甚至变成植物人。

11、什么样的病人是高危中风再发患者?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再发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强化预防方案。识别高风险再发的病人当然就非常重要。前述的全面检查目的之一就是筛选哪些患者是更高危的。

如前所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明显狭窄的患者属于更高危人群,需要强化药物治疗,甚至需要外科手术或支架协助。

同时,我们用简化的评分手段来评估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再发风险:年龄65-75岁为1分,大于75岁为2分;糖尿病1分,高血压1分,吸烟1分,既往心肌梗死1分,其他心脏病1分,周围血管病1分,既往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1分。评分越高,再发风险越大。评分在3分或3分以上者,就视为更高危,优先考虑氯吡格雷,0-2分使用阿司匹林就可以了。同时这些更高危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强度要更强,其低密度脂蛋白应维持为1.8mmol/L以下,一般需要安托伐他汀20mg/天或更大剂量。

12、中风后的血压应该如何控制?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中风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和再发、降低卒中相关的死亡、改善卒中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抗高血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被称为预防缺血卒中再发的三大基石疗法。中风后的降压治疗除第一集已经介绍的内容外,尚需注意:

卒中发生后的超早期,为保证脑的血流灌注,除非患者血压非常高,一般不降压治疗,此时病人和家属不必太过紧张。

大部分卒中后的血压应降到正常水平(<140//90mmHg),并应长期维持降压治疗,切不可停药。停药后血压反弹会使卒中复发风险显著增加。

近半数病人合并血管狭窄,少数是严重狭窄,而严重狭窄的病人肯能不能将血压降到正常以下。但是不降到正常范围的血压对脑、心、肾、眼睛等全身部位血管破坏性较大,所以强调手术或介入解除严重狭窄的重要性。

血压是否达标要特别重视清晨高血压。不少病人白天血压正常,但清晨血压是增高的。建议自购电子臂式血压计记录清晨、白天和晚上的血压和心跳次数。便于医生更好的为患者选择合理的降压方案。

所有降压药均可用于卒中后的高血压病人,只要能降低血压。但是降压药的选择中要选择每天服用一次可维持24小时的长效降压药,并且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便更改降压药,以免导致血压波动。强烈反对使用短效降压药。长效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降低卒中风险方面有一定的额外优势,可作为首选、优选。

13、中风病人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1)由于房颤、心脏机械瓣膜病人、心肌病等心脏病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高,使用华法令带来的卒中风险下降远远超过抗血小板药物,而新型口服抗凝剂较华法令更为优秀。因此我们会推荐这类病人长期使用华法令或新型口服抗凝剂。但新型口服抗凝剂较为昂贵,多数病友依然需要接受华法令治疗。要注意,每个人需要的华法令剂量差异很大,也很容易受个人饮食、合并用药的干扰。所以,要每1-2周抽血检查,保证其所谓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3之间(<2则无法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3则容易出血)。同时应注意不要随便煲含中药的汤或自行加服保健品、中草药及其他药品。

(2)患者不愿意使用口服抗凝剂怎么办?

对于上述患者,我们推荐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或华法令,对于的确不愿意或不合适使用者,应考虑每天氯吡格雷75mg联合肠溶阿司匹林100mg,至少应坚持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14、 中风后病人记忆力下降该怎么办?

中风后有10%的病人遗留长期痴呆,约2/3遗留不同程度的痴呆早期表现(记忆力、执行力下降等),若不积极干预,这些痴呆早期表现可能会演变成痴呆。首先,防止中风再发是防止痴呆的重要手段。其次,加强病人的社会交流,训练大脑功能也很重要。除此之外,尚有一些药物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口服药尼莫地平可以从防止卒中复发、改善认知两方面起作用,价格相对便宜,可以长期使用。

15、吸烟与中风预防/如何有效戒烟?

吸烟危害健康已得到公认,但公众对吸烟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重视不够。吸烟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在国内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中风、脑血管狭窄的中青年人其血压、血脂、血糖均正常,其原因就是单纯吸烟所致。因此戒烟对卒中预防非常重要。现有研究资料告诉我们,戒烟带来的预防卒中的效果非常巨大,与中风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效果基本一致。

因此预防卒中也特别强调戒烟。要做到真正戒烟,首先要全面了解烟草的巨大危害,其次要坚定戒烟的信念。同时要了解对烟草的依赖本身是一种疾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帮助烟民戒烟,以提高戒烟成功率。

【特别提示】任何中断中风预防的干预措施会使病人发生中风的风险急剧上升!如有特别原因需要临时中断,敬请立即咨询脑血管病专科医生的意见!

16、为什么中风急性期不宜降血压?

在中风的急性期(一般指出现中风症状的最初7天),脑缺血部位本身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来恢复脑组织的功能,此时若积极降低血压,血液将失去足够的压力支持泵入脑血管的血液减少,从而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缺血,会使中风症状加重。而脑出血的超早期因为颅内压力增高,需要更高的血压将血液泵入脑内。所以在中风急性期积极降压极有可能出现“好心干坏事的结果”。

17、为什么开通血管的溶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目前缺血中风治疗的最好方案当属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治疗的条件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一位中风患者均能溶栓,其各项严格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限制了这项治疗的广泛开展。溶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溶栓治疗只能在发病的最初4.5小时内进行,极个别患者可能稍长一些,其原因在于脑细胞在缺血缺氧超过一段时间后将出现不可逆性的细胞死亡,此时若再采取开通血管的溶栓治疗,不但不会使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复活反而会增加溶栓后脑出血风险。故一旦发生缺血中风事件应该第一时间赶至有溶栓条件的大医院就诊从而为治疗争取时间,因为此时“时间就是大脑”。

18、为什么发生可疑中风后要紧急拨打120,而不是自服安宫牛黄丸等“自救”药物?

由于发生脑梗死后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而脑出血后也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抢救,所以应立即拨打120,尽快将病人送到能进行全天候溶栓,而且有神经外科(部分脑出血需要紧急外科手术甚至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大型医院,例如我们医院就是全国脑梗死溶栓示范单位,同时具有优秀的急症介入和神经外科团队。

一般老百姓认为的安宫牛黄丸并不是最有效的中风急救药物,其他所谓急救药(包括降压药、其他所谓心脑血管“速效”药)可能给病由带来极大的危害,因为部分中风病人有吞咽障碍,发生可疑中风后口服任何药物或进食,会增加误吸到气管或肺部的风险,增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病人到院急救手术时的麻醉风险。

19、什么是微栓子?微栓子与中风有何关系?

血液在血管内通过的过程中血液内部分物质逐步附着于血管壁表面形成我们常说的“血栓”,血栓表面由于受到血流的冲击或血栓表面自身溃疡等因素,造成一些微小栓子的脱落我们称之为“微栓子”。虽然微栓子体积较小但在随着血流行进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堵塞下一级更小管径的脑血管而发生缺血“中风”。因微栓子往往堵塞的血管较小或持续时间短常常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如有些患者仅出现短暂的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感短暂的视物黑朦等),但微栓子的产生往往预示着更大血栓的不稳定,即提示即将发生的更大范围的中风,因此微栓子也是发生中风及中风预警的重要信号之一。

20、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当病人瘫痪、长期卧床时,下肢深部静脉中的血不能顺利回流,在其中形成血栓,导致下肢肿胀,这就是深静脉血栓。深静脉中的血栓脱落,沿静脉到心脏,脱落到肺部,可导致肺栓塞。肺栓塞病人呼吸困难、胸痛,甚至短时间内致命,有很高的的死亡率。因此,对于任何原因导致卧床、下肢不能动弹的病人,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深静脉血栓。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早活动肢体和下床,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可以采取弹力袜、气囊治疗促使深静脉回流、抬高患肢、按摩患肢等物理治疗办法。必要时使用抗血栓的一些药物。

21、中风病人的饮食

中风病人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此时患者应该按照医嘱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及钠盐的摄入,患者有糖尿病应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另外中风病人往往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如:口角歪斜,进水呛咳,吞咽困难,肢体瘫痪而需长期卧床等,此时患者进食往往不方便因此应尽量选用易于嚼烂及消化的食物或流质半流质饮食,不方便进食的患者应减慢进食速度,长期卧床患者胃肠蠕动减慢更应注意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肠梗阻,同时进食及进食后30分钟需采取半卧位,以防止将食物误吸入气管而窒息。

22、康复训练对中风病人恢复的重要性

作为脑细胞主要成分的“神经元”一旦死亡,其功能很难再完全恢复。而无论缺血或出血,均可导致部分脑细胞的死亡,而由这受损的脑细胞所主管的神经功能将缺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这种功能永远不能得到恢复,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一部分受损的神经功能,并同时保持一定的肌肉张力,防止由于长期废用而导致的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直接让患者感受到治疗的效果,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重新对治疗及未来的生活建立信心,为将来回归社会做好生理及心理准备。

23、康复的目的和适应证?

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便使中风患者重返社会。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运动、言语、认知功能以及其他受损的功能,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回归到家庭与社会中去。其适应证为:

a)患者病情稳定,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的48小时内接受康复治疗,越早介入康复治疗,患者的预后就越好。

b)有明显的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运动功能障碍、自主活动障碍、言语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吞咽障碍等。

24、中风康复治疗简介

1)运动治疗

被动运动:由治疗师进行或由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进行。其作用是保持正常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主动运动:指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进行肢体及关节的主动活动,其作用是活跃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同时可增强肌力。

功能活动: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功能状况可选择练习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平衡、站立、步行及上下楼梯等;同时可根据情况给予语言、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从而改善和提高各项身心功能。

2)电刺激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是指通过一种协调有序的方式电刺激多块肌肉来激活瘫痪的肌群,起到增强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水肿、促进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减轻痉挛及防止关节挛缩等作用。

中频电疗:利用频率为1000~10000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作用有:消散炎症、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镇痛等。

3)其他治疗

25、为什么中风病人易有抑郁?如何治疗?

患有中风的病人生理上处于疾病状态,中风对大脑产生一定的损害,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或表达困难,理解力差,甚至需要长期卧床等,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交流,这种巨大的落差在内心深处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最终产生消极的心理而无法自拔,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下极易发展至抑郁。

此时,家属和医务人员应鼓励病人,多与病人沟通,采取心理辅导,必要时医生会建议使用一些心理干预性药物来加强治疗。

全方位出击,远离中风:积极地生活方式改善,控制中风危险因素,采取长期的、必要的药物治疗,降低中风危险。随意中断预防措施,将前功尽弃,葬送美好人生!

本文由脑病三科赵标主治医师提供,宣传科、健康促进中心排版编辑整理